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首页|中心概况|中心建设|组织结构|理论教学|实践教学|教学资源|师资队伍|下载中心|信息管理|在线交流|新闻中心|政策规定
 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理论教学>>创造学>>正文
《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》教学大纲
2016-05-04 09:19  

课程编号17024001

课程名称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(Creatology & innov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

学分:2.5

学时40实验8    上机   课外实践8  

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

建议修读学期:第二、第三学期

开课单位:创新教育学院创新教育部

课程负责人:冷护基

先修课程

一、课程性质、目的与任务

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必修课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:

1. 了解创造与创造力的概念,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。

2. 了解思维的四种基本形式,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特点;通过创造性思维基本特征的练习,使同学们系统接受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、独特性、流畅性、灵活性、精确性、变通性、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、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训练;

3. 了解八个基本创造原理;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头脑风暴法、CBS法、缺点例举法、强制联想法、和田12动词法等创造技法,并能根据技法完成发明设计和创造作品。

4. 系统地了解创新能力开发的原则及原理,创新能力开发的相关因素:知识因素、能力因素和人格因素。了解社会条件、环境条件及物质条件是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因素。了解陌生原理、进攻原理、开发原理和辩证原理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。

5.了解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和组织,如巴黎条约,专利合作条约,欧洲专利公约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;了解专利,专利权,职务发明,非职务发明等相关概念。

6. 熟悉专利申请文件如专利请求书、权利要求书、说明书、说明书附图、说明书摘要、费用减缓请求书;掌握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、专利说明书、说明书摘要、说明书附图等文件撰写;了解撰写外观设计。

7. 实践教学环节,完成《创新的价值》制作;要求学生平时坚持“每日一设想”,为培育创新意识、创新习惯、创新行为和创新品格打下基础。

二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

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0学时,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,实践教学为8学时;课程教学共有章,具体内容及学时安排等如下表所示:

课程内容

教学

要求

重点(☆)

难点(△)

学时

安排

实践学时

上机学时

备注

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

2

讲授

  第一节 创造及其相关概念

B

  第二节 创造与发明、发现的关系

C

  第三节 创造的过程

B

第二章 创造力

3

讲授

  第一节 创造力的定义

C

 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基本结构

B

  第三节 创造力的基本性质及分类

A

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

6

3

讲授

   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方式

B

课堂

训练

     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

A

Δ

课堂

训练

     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

A

Δ

课堂

训练

     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过程

A

第四章 创造原理及技法

5

2

讲授

   第一节 创造原理及其技法概述

B

第二节 头脑风暴法(635法、CBS法)

A

课堂

训练

   第三节 列举法、联想法、设问法、和田动词十二法

B

课堂

训练

第五章  创新能力开发

4

1

讲授

  第一节 创新能力开发的主体因素

A

课堂

训练

  第二节 创新能力开发的外部条件

A

  第三节 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

C

实践:《创新的价值》比赛

2

第六章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

4

讲授

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

B

第二节 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和组织

B

第三节  实用专利知识

C

第七章 发明与专利

8

讲授

第一节 专利申请文件

A

第二节  权利要求书撰写

A

第三节  权利要求书撰写案例分析

A

第四节  说明书及附图摘要撰写

A

第五节  外观设计

A

   (教学基本要求:A-熟练掌握;B-掌握;C-了解)

三、建议实验(上机)项目及学时分配

1. 《创新的价值》实践——(创意产品制作),2学时,综合性,必做

2. 创造思维开发与实践——(每日一观察、每日一设想、每周一交流), 6学时,综合性,必做

四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

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、CAI课件,电子教案及教学录像上网等先进教学手段,采用SPOC教学模式,课堂讲授与讨论等,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,全面地、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。

五、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

   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。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+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,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%,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、作业、课堂提问、实验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;期终成绩考核采用开卷考试方式,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%

1. 笔试考试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0%

   2. 课程论文或提交发明案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%

3. 《创新的价值》竞赛作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%

4. 平时课堂发言和作业成绩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0%

5.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取得良好成绩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加分

六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

1.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训练.李嘉曾著.江苏人民出版社,2002

2. 普通创造学.庄寿强 戎志毅著.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,2004

3. 怎样撰写专利申请文件.江镇华编.知识产权出版社,2002

4. 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.冷护基.国家级视频公开课.2012http://open.163.com/special/cuvocw/chuangxinnengli.html

七、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

   本大纲依据教育部2012年关于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要求以及我院办学定位和特色,结合2016年安徽工业大学培养方案制定相关规定,突出应用,优化内容,适度引入学科前沿编写而成。

起草人:陈霞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核人:冷护基              审核日期:201612

关闭窗口
 
您是第 位访客
 

版权所有:安徽工业大学28365
中心地址: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(东校区)邮编:243032